宜昌2000多年的建城史,大西洋游戏真人游戏:与水息息相关。域内共有集水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164条,年降雨量丰富。
水的滋养赋予了山灵水秀,生态丰饶的自然财富,也带来了堵、涝等“城市综合症”,更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,一些水体资源被污染,成为黑臭水体。
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,却又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,高度考验着城市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。海绵城市建设给宜昌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?对居民生活有些什么影响?连日来,记者走访了城市中的道路、河道、公园、绿地等多个海绵型项目,一探究竟。
黄河路为啥不再“看海”?
总占地12公顷的运河公园入选全国十大最美海绵城市工程 景卫东摄
“海绵公园”,就是在公园改造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,打造出一批能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的“海绵体”。近年来,宜昌大力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建设,在各个绿化建设项目中引入“海绵城市”的设计理念,打造全新的绿色空间。
水系激活让水域“流起来、活起来、清起来”,宜昌,正让城市“血脉”重现盎然生机。
家住港窑路片区的市民杜云燕说,她每天都要抽时间和家人到运河公园遛弯锻炼。公园健身步道是透水混凝土铺设的,下雨后能迅速恢复干爽。
入选全国十大最美海绵城市工程的运河公园总占地12公顷,其间串联不少丘陵山地中的洼地、废弃的鱼塘。经过巧妙的设计,使洼地、鱼塘成为水体净化器,并引入林丛、栈道、廊桥和亭台,通过最少的干预,使之成为城市的“生态海绵”。
运河公园水域设计负责人告诉记者,运河公园探索了一种将城郊农业景观转化为城市“绿色海绵”的设计路径。项目充分尊重和利用场地的特征,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,修复生态系统,将现状废墟般的城乡结合部景观,转化为城市绿色海绵体,具有调蓄雨洪、净化河水、为生物提供生境,同时能满足日常市民休憩需要的优美景观。
目前,宜昌已经拥有沙河公园、卷桥河湿地公园、柏临河湿地公园等一批能实现自我净化,自我更新,自我循环的生态“过滤器”。黄河路、伍临路等曾经的城区易涝路段,都因城市水域的通畅,而得到了改善。
“与普通公园相比,海绵城市公园更能有效把控雨水,实现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,这便是它的‘呼吸吐纳’”。宜昌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,充满生机的活水,让整座城市气质更灵动、人气更足。如今,在运河公园,每逢夜晚及周末便游人如织。
一处处黑臭水体成为生态公园,一条条易涝道路展现新颜,这就是海绵城市带来的神奇改变。
(三峡晚报记者何凡)